由学校和父母主导孩子的生活与学习?是尊重孩子的人性,还是压抑孩子的个性?是让孩子现在快乐学习,还是让孩子面对将来可能的阵痛?家长到底该如何应对,才能在教育的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之间达到一种现实与心理的平衡?
“好的关系胜过好的教育,一个孩子在六岁之前,能不能与父母建立起亲密的感情,对他一生的幸福感至关重要。”4月27日,第三届新家庭教育文化节在长沙开幕,针对如今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家长控制欲过强等“痛点”,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专家孙云晓如是表示。
湖南省妇联27日向湖南教育出版社家校共育网授牌,成立湖南省网上家长学校。
关于家校社优秀案例征集的函。
为防止儿女沉迷于手机游戏,王宏建告别了打拼15年的城市,返回老家湖南农村。他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没收孩子们的智能手机。
伟人、明星、科学家,孩子最崇拜的人是谁?近期的一项全国性调查显示,学生视“父母”为最崇拜的人生榜样,认为人生最重要的事情是“有温暖的家”。
现在的家长除了上班赚钱养家,下班还可能要跟孩子“数一亿粒米”或者“周更万字读后感”。孩子上学的时候要一直盯着在“攀比群”和“马屁群”来回切换的家长群。
6 月 1 日,第 69 个六一国际儿童节,以新家庭教育为主题的地铁专列——
4月21日-4月22日,第二届新家庭教育文化节在湖南长沙成功举办。这场中国家庭教育界的年度盛事,受到数十家主流媒体的竞相报道,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与热议。
如果父母言行不当,对孩子的行为养成不以为然,那么炼出“熊孩子”就是高概率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