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请登录
  • 免费注册

如何使用贝壳网教学资源

当前位置:贝壳网 > 资讯 > 教师成长 > 正文

这9位老师齐心协力只为一件事儿
时间:2017-12-25 09:18:43-579

时间:17-12-23 08:22:12 来源:中国教育报官方微信 作者: 编辑:汤佳

对于湖南省石门县皂市中心学校的学生杨帆来说,每个周四都是她最快乐的日子,每到这天,学校的老师们都会来到她的家里,送教上门。

老师们在送教前通过电话沟通好内容,确保教学效果,课后有作业、小测。所有老师自带茶水,不给学生家里添负担。

值得一提的是,杨帆的家在皂市镇岳家铺村,家校之间往返有20公里山路。为什么这么多位老师还要坚持到一名学生家里来上课?这背后又有怎样的故事?

除了杨帆的故事,我们回顾这一年发现,像杨帆这样的孩子不止一个,“接力送教”的报道在浙江、辽宁也都有发生。

我们需要这样的老师,请为他们点赞!

九位送教老师圆一名病休学生的求学梦

12月21日,星期四,又到老师们来家上课的日子

12月21日,星期四,上午8时30分,两辆汽车停在杨帆家门口,送教的老师来了。每到这一天,杨帆开心得早早起来,她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

湖南省石门县皂市中心学校语文教师江慧慧、心理辅导教师万亚芬、物理教师覃和平、生物教师黄庆媛,在校领导的带领下来到杨帆家。

1.webp

生物教师黄庆媛(左)给杨帆授课。邢成武 摄

覃和平带来了一大堆实验器材,花两个多小时,带着杨帆做了4组实验,包括光的色散、凸透镜的成像等;万亚芬则扶着杨帆散步,和她做了几种心理营养游戏。

为什么9位老师要到一名学生家里来上课?这背后有一个感人的故事。

2015年上学期,这位酷爱学习的小女孩身患重病告别课堂 

杨帆家住皂市镇岳家铺村,2014年9月她进入皂市中心学校七年级学习,后因病休学。2015年上学期,杨帆突然摔倒在教室,经医院确诊,杨帆得的是“格林巴利综合征”,主要症状是肢体各种感觉障碍。此后,父母带她各处求医。

虽然深受病痛折磨,但杨帆酷爱学习,心里一直盼望着尽早回到学校上学。今年9月新学年开学第二天,杨帆在母亲杨书芳的搀扶下,再次走进皂市中心学校。杨妈妈一边流泪一边向学校请求:“请再给小帆一次学习的机会吧!”

看着杨帆虚弱的身体,校长蔡代圣与几位老师建议,让杨帆自己走上三楼的八年级教室试试,让她找自己喜欢的班主任报到。已连续两次因病休学的杨帆,努力地迈步,但哪怕是踏上一级台阶,对她来说都是那么艰难。她暗暗使劲,身体却又向后直倒,副校长向次玉与杨妈妈同时迅疾出手,才将杨帆抱住。

杨帆再次拉着楼梯扶手,向楼上直望,小姑娘眼里泪花花的。看到求学之情如此强烈的孩子,蔡代圣当即表态:“只要孩子能坚持,我们就安排,送教上门!”

9月2日起,九名老师开始了义务送教路

皂市中心学校教导处迅速做好安排,宣布了送教人员及送教安排表。包括心理辅导在内,一共9名科任教师,一名司机。老师们每周四给杨帆上课。杨帆的家在皂市镇岳家铺村,家校之间往返有20公里山路。现在好了,在家里就有老师上课。

教导处主任唐老师介绍,自9月2日起,学校7个学科的教学能手,定期到杨帆家中授课。送教前通过电话沟通好内容,确保教学效果,课后有作业、小测。所有老师自带茶水,不给学生家里添负担。返校后,老师批阅作业,由下一轮老师再带去。

“没有一位老师提出这种定期上门送教的劳动报酬,大家都拧成一股劲,在为小杨帆的学习加油。”蔡代圣说,“学校要求,送教老师返校后,不仅要上交教案,也要报告孩子的学习情况和身体恢复状况。”

有了送教上门后,杨帆自己也制定了详细的康复训练、学习时间安排。早晨7点半起床,由奶奶搀扶着,到500米外的屋后水库做康复治疗,上午9点半到12点半是学习时间。午睡后再学习两小时。

送教以来,杨帆的学习成绩有明显进步,语数英生史都是及格以上,政治、地理达到80分以上,保持了中等生水平。

给杨帆做心理辅导的万亚芬老师说:“我们谈心很愉快很有收获,孩子很坚强,非常想早日回到校园。”

杨妈妈说:“孩子特别开心,天天盼老师来上课。”

“搬”到家里的课堂,16个月从未间断 

无独有偶,沈阳市满族中学八年(2)班学生毛浩宸的家也变成了“课堂”。

毛浩宸患有先天性脑瘫,无法正常坐在课堂里上课,于是学校便将课堂“搬”到了他的家中。

每个周二下午,都有两名教师到毛浩宸家里为他上课,风雨无阻,从未间断。这些老师的出现,不仅让毛浩宸学会了认字、读书,也让他和他妈妈看到了生活中新的希望。

“对于我们母子来说,意义远远不止识字,老师们带来的还有帮助和鼓励”

“很多老师还会给孩子带东西来,像新书包、文具、水果,还给过我们治病钱”

“孩子从不识字到朗诵整本课文,现在别人和他交流时,甚至会忘了他的不同”

2.webp

只有一个学生的课堂,一年多风雨无阻

“孩子行动非常不便,生活要靠他妈妈照顾,智力水平仅相当于小学低年级孩子。如果我们不去教他,他连最基本的知识都没法掌握。我们不希望任何一个孩子掉队。”满族中学校长孙维生介绍,自去年9月毛浩宸入学起,学校就决定要将课堂“搬”到学生家中。到现在一年零四个月时间过去,每个周二下午,都有两名教师到毛浩宸家里为他上课,风雨无阻,从未间断。

由于毛浩宸此前从未接触过课堂环境,也没有过学习经历,教师们面对这名特殊的学生,都加倍用心。根据毛浩宸的情况,学校将上课内容定为一年级语文知识和简单的数学知识。最开始上课使用的小学语文教材,都是教师从自己家孩子那里专门“借来的”。

“一开始上课时候孩子很内向,不愿意和人沟通,我们会‘哄着’他学,摸索着设计了很多游戏和互动形式。”满中语文教师王晓燕介绍,考虑到毛浩宸的心理状态和接受能力,大家选择比较简单的学习内容,从“手”、“口”、“目”这些最基础的字教起。

上课时,教师们也会时刻照顾他的情绪变化,放慢语速,语音、语调都会更加温和亲切。由于毛浩宸的视力很差,教师特意打印制作出识字卡片,将偏旁部首拆分开,通过游戏的形式教他识字。将近三个学期下来,毛浩宸从最开始几乎不识字,到现在已经可以流利读出课本上的全部课文。

30多名教师不止上了一堂课,更治愈了一个家

“一开始我都没往心里去,不太相信老师们能到家里给孩子上课。后来校长都到我家来了,我想这应该是真的。”最初满中的教师通过电话联系到毛浩宸的母亲马雅莉时,她还差点拒绝了这个让孩子上学的机会。“因为老师说满中是初中,我就说我家孩子不太需要初中老师教,我们就想学认字儿,没想到老师说他们也可以为了孩子教小学课程。”

为了保证每个周二坚持给毛浩宸上课,满族中学的教师们组织起一个志愿者团队,目前已经有30多名教师。随着时间推移,还一直不断有教师加入到这个队伍。“我们这个队伍里,教哪科的老师都有,有时候为了去给毛浩宸上课还需要串课,回来再补上。大家每个学期开学前还会专门开一次会。” 

满中教师们带来的“课堂”,对于他们母子来说,意义远远不止让孩子识字。“孩子认识了字将来才有可能继续学习生存技能,但这些老师们带给我们的更多还有帮助和鼓励。”

3年,杭州12名老师风雨无阻接力送课

3.webp

今年上半年,还有这样一条新闻温暖人心:杭州12名乡村教师三年风雨无阻接力送课。

这12位老师为一位同学上了三年课,每周一次上门教学,每次上课2个半小时以上,风雨无阻。

“她既然来上过一天课,就是我的学生。不能让她失学!” 

2014年8月31日,开学前夕,浪川乡双源完小校长蒋有兵正在学校里忙着核对学生名册,原本嘈杂的办公室突然安静下来,他诧异地抬起头,看见一位老人先后背着一个小女孩和一个中年妇女走进来,往椅子上一放,汪凌莹一家三口,就这么狼狈地“站”在了蒋有兵面前。

汪凌莹牵住蒋有兵的衣角,一双湿漉漉的大眼睛看向他:“校长,求求你让我来读书吧,不读书我和爸妈都没有饭吃。”

明知道很困难,蒋有兵还是开口说:“那就来试一试。”然而汪凌莹只上了一天学,因为身体原因没有办法继续和同学们一起在学校读书,蒋有兵决定:“她既然来上过一天课,就是我的学生。不能让她失学!”他对小凌莹的父母表态说:“我和其他老师商量一下,看看能不能去你们家给孩子上课!”

640.webp

“一个人的课堂”也要如期开课

令人惊喜的是,在他提出免费送教上门的建议后,这所农村小学仅有的12名在编老师,全部举手表决同意。2014年9月,就在汪凌莹“退学”一个星期后,这支由12名教师组成的送教队正式出发了:每周一次上门教学,每次上课2个半小时以上。两年半来,风雨无阻。

今年2月12日是开学第一堂课,是由王彩君老师上的,小莹住的地方不通公交车,每次送教,老师们都是走路或骑车。

61岁的王解放,是送教队伍里年纪最大的老师。第一次去汪凌莹家见到的场景,让他鼻子发酸,在他进门的那一刻,全家都朝着他看,满含期盼。“我也有两个女儿,我知道在他们心里,老师就是全部的希望。”

尽管往返20公里山路,9位老师依然坚持为学生上课,杨帆对知识的渴望便是最好的回报;30多名老师倾尽一年多的时间,耗费了巨大的心力,不经事的毛浩宸知书达理,学会与人交流,这就是巨大的进步;3年来,12名老师风雨无阻接力送课,给了汪凌莹和家庭希望,这样的接力,再苦也要继续;……

或许,像这样特殊的教育方式只是个例,把课堂搬到学生家中,也是特事特办的非寻常之路。但中教君相信,教育的阳光一定会照耀到每一个孩子身上。在教育的起跑线上,不会让一个孩子因为任何原因掉队。教书育人,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满满的爱和希望,这不正是教育最根本的意义所在!(中国教育报官方微信)

阅读链接:

这9位老师齐心协力只为一件事儿,这个故事看哭无数人!我们需要这样的好老师,请为他们点赞!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湘)字第034号     Copyright 2017 中南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湖南教育出版社分公司 湘ICP备1500379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