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请登录
  • 免费注册

如何使用贝壳网教学资源

当前位置:贝壳网 > 资讯 > 教师成长 > 正文

作业设计要“于高处立、向宽处行、就平地坐”
时间:2023-03-03 17:24:15-3317

(来源:光明社教育家)作业管理是“双减”工作的重要方面。

建构作业体系,严控作业时间,提升教师作业设计能力,可以让学生从被动完成老师布置的“你的作业”走向快乐完成“我的作品”,凸显作业全面育人的功能。

于高处立——设计《作业清单》,建构作业体系

学科作业需要建构作业体系,系统思考作业的目标、结构和内容,厘清作业之间的关系,而不是局限在当下,孤立、碎片化地布置作业。

设计《作业清单》有利于教师根据学业质量标准,整体把握小学教材体系,依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系统设计作业。

《作业清单》包括“基础作业”“学科+作业”“超学科作业”三种,各自独立又内在关联,构成一个完整的学期作业体系。《作业清单》有利于作业的纵向推进,确保作业难度、要求、内容、形式等方面的科学性和适切性,避免不同年级作业内容超前布置、简单重复等情况。

基础作业定位于减少低阶重复性作业,聚焦重点和难点,及时巩固课堂学习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课堂基础作业作为保底作业供学生选择。课后基础作业体现一定的弹性,80%重基础,20%体现开放性与探究性。

“学科+作业”关注作业的研究性、实践性、选择性和综合性,旨在彰显学科融合的思想,发展学生融会贯通、实践创新的能力。一般每月1次,每学期3—4次。

“超学科作业”彰显全科育人、知行合一的作业理念,关注学生作业的过程性体验、个性化展示、实践创新能力的提升,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共同学习的社会化素养。一般每学期1次。

如五年级下学期的“超学科作业”——诡异的车轮悖论,教师可以这样布置作业:

同学们听说过“车轮悖论”吗?与学习伙伴一起查一查文献资料、做一做实验,用你们喜欢的方式记录研究的过程和结果。期待你们的作品在班级数学大会上交流分享。

向宽处行——实施“自定义”作业,提高作业效能

每个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习惯、认知风格与学习动机都不同,所以作业设计必须坚持以生为本,顺应学情,兼顾学生的不同需求。

实施“自定义”作业,还给学生自由选择作业的权利,让作业更具针对性和弹性,从而让不同学生获得不同的发展。

富有选择性,学生“自定义”作业内容。为什么“作业负担”成为当下亟待攻克的课题?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长期被动完成老师的“你的作业”,很少享有选择权,他们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严重受创。

因此,学校倡导设计“自定义作业”满足学生不同的作业需求,比如自选营养餐作业、好题推荐、寒暑假作业超市等。

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以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飞得更快、更高,学习能力弱的学生也能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跳一跳能摘到桃子,树立学习信心。

满足个性化,学生“自定义”作业形式。作业是学生个人的“作品”,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喜欢的表现形式。教师要设计一些开放性的作业,绽放学生的个性化表达。如语文学科的“自定义”作业形式多元:

低年级设计“字在乐园”“古诗一首歌”作业,学生听读、书写、绘画、吟唱,妙趣横生;中年级设计“悦读书香”作业,个性化的诗集、配乐朗诵、读书札记,各美其美;高年级设计“我的毕业纪念册”活动,这是一个长周期作业,关注过程性和表现性,学生用电子相册、成长日记等各种个性化作业方式留下毕业纪念。

有教师还预留了“连心桥”栏目,学生将作业的感受、成长的喜悦和烦恼等与老师交流,可以自由涂鸦、写留言条或者找老师聊天。

提高效能度,学生“自定义”作业评价。学生的作业由谁来评价?传统做法是教师一人包揽全班学生的作业批改、辅导、订正。

学校开设了“自定义”作业评价通道,学生在“校园作业吧”时间内可以与同桌互批作业,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再请教老师,也可以直接交由老师面批。

鼓励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主动帮助作业有困难的学困生,当小老师辅导。4人学习小组的作业如果保持良好或有明显进步,可以获得年级展示作业成果的奖励。如果连续4天全班作业完成得好,则免做一次家庭作业,师生欢度“无作业日”。

就平地坐——加强教研管理,深化作业研究

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强化作业管理的总体要求“压总量、控时间、调结构、提质量”,学校制定了《作业管理条例》《作业总量审核制度》《作业质量评价制度》,用制度约束行为,及时总结作业管理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健全作业管理校本机制。

深化作业设计研究。把作业设计能力作为教师基本功,定期开展作业设计培训,备课组长作为每天作业设计的组织者,强调“不经审视的作业不值得做”。

学校积极承办“作业管理”主题研讨会,每学期开展“晒晒我的作业”学科组创新作业设计研讨会,学科之间的作业通道完全打通。同时,以赛促研,开展青年教师单元作业设计比赛。

促进教学方式转变。“双减”下的作业设计与实施,倒逼师生教学方式的转变。课堂上,越来越多的学生愿意主动探究,投入到互动交流中。

不少教师一开始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参与作业研究,后来他们通过作业管理转变教学方式,促进“教学评”一致性,尝到了轻负增效的甜头,教学观念从倚重分数走向重视学生健康发展和全面发展。

作业设计需要站在全面育人的高度来构思,各学科教师的联合教研将成为“双减”下的常态,如何寻找“学科+”作业的融合点……

作业不应该是负担,而是一个充满召唤的入口。学生在作业中再度发现学习的乐趣、学习的意义和自我的力量。

每一个学生的作业都是不可复制的个人作品,它并不是学生对学习的自然主义式记录,而必然包含着能动的选择、加工、改造和升华,是更典型、更儿童、更美好的思维艺术品。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湘)字第034号     Copyright 2017 中南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湖南教育出版社分公司 湘ICP备1500379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