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请登录
  • 免费注册

如何使用贝壳网教学资源

当前位置:贝壳网 > 资讯 > > 正文

高效课堂的15个创意“金点子”,不容错过!
时间:2019-09-23 15:07:37-1508

(来源:新浪教育)如何在45分钟的课堂内,有效地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推动学生参与,这是老师打造“高效课堂”面临的一大难题。小贝壳在这里帮老师们搜集了一些小创意、小诀窍,老师们不妨在课堂上试一试,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的活跃度很有帮助哦!

创意一:组长交流

班级小组长是小组合作的核心人物,组长能力不同,小组合作的质量自然也不同:有的小组同学互相欣赏、互相鼓励;有的小组矛盾重重、充满指责与抱怨。“组长交流”策略便是通过组长的调整,改善能力较弱组的合作质量,扩展优质合作小组的文化。

基本操作:请“优秀小组”的小组长到“问题小组”当组长;“优秀小组”另外选举一名新的临时组长;而“问题小组”的组长则加入“优秀小组”学习,感受其文化。此策略可延伸为“交流记录员”“交流鼓励员”,不管换什么角色,老师的引领要到位,如召开组长工作会议,交流成败得失,总结工作方法。

温馨提示:使用此策略的班级应具备两个条件:原小组形成一种稳定的合作文化;原小组有能替代其角色的成员,“优秀小组”小组长“挂职”1—2周再回原组。

创意二:换书读

朗读是一项重要的基本功,但丢字、加字、错字等小问题却让人头疼,如果在学生同伴互相检查时使用换书读的策略,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基本操作:组成两人朗读合作小组,朗读之前先让学生互相交换课本,且下一步学习时都使用对方课本。当学生A朗读时,学生B要将学生A的错误标在A的课本上。朗读结束后,双方将对方的错误进行统计,并告知对方,同时将书还于对方。再次朗读时,应关注同伴标注于自己课本上的错误。此策略还可延伸到其他学科的与朗读有关的内容。

创意三:采访

孩子之间的自主交流往往比较浅层次,如果能有一种类似电视节目的访谈或访问,其效果会比较好。“采访”便是这样一个策略,通过访问,制造一种问答情境,可促进学生深入思考。

基本操作:首先,针对布置的任务,挑战员设计问题,其他同学则做好准备。其次,根据设计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询问小组内的同学,挑战员根据其回答进行更深层次的追问:“这个问题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会是这样?”“还有没有其他的可能?”…… 其他人亦可进行补充与完善。如果习惯了这种方法,将它应用于日常的交流之中,学生间的交流自然会深入。

温馨提示:面对学生设计问题简单、没有深度时,老师可提供模板,让学生使用。还可以多准备一些问题,让回答者从中选择。

创意四:追问三次

与“采访”策略一样,“追问三次”也是促进学生深入交流的一个策略,但本策略更深入。

基本操作:针对一个问题,通过不断追问,可引导交流走向深入。下面一些模板可供追问使用:

我不明白你讲了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为什么这样讲?如果是这样,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你能换一种讲法吗?请举一个例子。你的观点与A的观点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与不同的地方?你的观点与B的观点有联系吗?你的观点与上节课的……有什么联系?你是支持还是反对A的观点?追问的过程也是一个深入理解的过程。

温馨提示:面对学生间的追问脱离主题时,老师可与学生进行示范对话,让学生体会主题;并将主题模板贴到墙壁等醒目的地方,让学生随时能看到。设立追问员。

创意五:小组总结

小组合作时往往很热烈,但当小组总结观点时,学生往往自己讲不清,他们都只顾讲了,没有总结……如果有了“小组总结”,短短的一两分钟便可解决这个问题。

基本操作:合作学习结束前两分钟,老师要提醒学生:现在停止讨论,开始整理与总结集体的观点。无论学习任务是不是完成,负责人都应该组织大家停止讨论,进入总结。提炼观点过程中,组织者可使用下面的模板:大家看一看,我们组的观点是不是……大家对我们组的这些观点还有什么意见……经过讨论,我们组最核心的观点是……

温馨提示:学生总结时容易发生争论,此时将争议观点与没有争议的观点进行分类,最后交流时,可以将其直接告诉大家:我们组有两个不同的观点……如果总结时,学生记不住刚才讲了什么,那么应在小组交流时做好小组记录,交流时使用记录本。时间不够,则应设小组时间提醒员,还可采用音乐提醒,如合作结束前两分钟播放“音乐”:音乐一响,表示应该进入总结阶段;音乐声一停,合作时间也结束了。

创意六:访客

“访客”是跨组交流的策略,他可以让所有的学生都动起来。小组成员确定“接待者”与“访问者”两种角色。接待者:负责向来访客人介绍本组的结果,并回答他们的提问,一般每组一名“接待者”。访问者:其余同学都为“访问者”,负责外出到其他组学习交流,每个“访问者”负责访问一个小组,有几个访问者便可了解几个组的观点,最后回本组介绍“访问”收获。

基本操作:

(1)小组合作,共同讨论,总结小组观点。

(2)“访问者”外出到其他组,倾听他人的介绍并记录;“接待者”接待来访者,介绍本组的观点,并回答他人的提问。

(3)访问者回到本组后,根据出访了解到的信息,完善本组的观点;总结本组最后的观点。

温馨提示:学生走动不方便,特别是大班额的情况下,可小范围展开,如相邻四个组之间 ,采用“漂流本”, “本”动人不动。

创意七:漂流本

“访客”是学生到其他组交流,而“漂流本”则是学生在座位上不动,小组记录本在各小组间漂流。“访客”策略适合小班,“漂流本”策略适合大班。

基本操作:

(1)各组将本组的观点整理在记录本上。

(2)3—5个小组为一个交流单位,依次将各组的记录本向下传阅。传阅时,将其他组的精彩观点记录下来,亦可在其他组的记录本上批注自己的意见。

(3)当记录本漂流回本小组时,本组了解了许多其他组的观点,同时也会发现其他小组提出的意见,小组成员据此完善本组的观点。

温馨提示:为了便于交流,可以在漂流本旁边加注“反馈表”,帮助分析。格式如下:

(1)我们的意见(写自己讨论的结果)

(2)补充意见(写出自己修改的意见)

(3)欢迎你提出意见

创意八:主题学习组

如果教学内容多,交流起来会时间不足,因此可采用“主题学习组”策略来分解内容,每人参与一个主题,最后集体分享。

基本操作:

(1)确定小主题:围绕教学总目标确定若干小主题,小主题数量应与小组成员数量相同,从而保证同一学习小组的成员拿到的主题是不一样的。

(2)成立主题研究组:相邻的3—5个小组组成一个学习单位,各小组拿到相同主题的同学,跨组组成新的小组。

(3)组织学习:围绕共同的问题组织讨论,保证自己成为本主题的“专家”。

(4)回到本组:学习结束后,各位“专家”轮流向组员介绍自己的“研究成果”,并负责保证组员对自己的成果基本了解。

(5)形成对问题的理解:整合大家对问题的理解成果,然后分享。

温馨提示:老师可先行在班级内组建“专家小组”,如果确定某一小组为主持小组,那么该小组成员都是主持者。主持小组负责记录各个小组的研讨结果。

创意九:摆擂台

将教学活动设计成为“擂台战”,确定“擂主”与“挑战者”,一组摆擂,其他组挑战,在挑战与应战中掌握知识。

基本操作:确定一小组为“擂主”方,其他小组为“挑战”方。“擂主”先向大家介绍观点,挑战方挑战,擂主方解释。双方在挑战与应战之中,完善观点,清晰思路。摆擂台分“有准备打擂”与“即席打擂”两种。“有准备打擂”指提前确定“擂主方”与“挑战方”,双方均事先准备。而“即席打擂”是现场确定“擂主”与“挑战者”。“有准备打擂”中的擂主除了准备对问题本身的理解外,还要预测挑战方会提出什么问题。为了提高效率,也可以将学习任务与课前预习结合起来。打擂时,擂主组最好集体站(坐)在讲台上,共同接受大挑战。

温馨提示:由于挑战方的一些学生可能会钻牛角尖,因此“擂主”除了准备问题答案之外,还要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同时,老师要做好引导,对于无价值的、偏离主题的挑战及时制止;还应注意把握讨论节奏,引导挑战,防止过于分散应战。“擂主方”发现问题与主题无关时,可以讲:这个话题与本主题关系不大;“擂主”遇到难题不知如何回答时,可请求“休会”讨论或发出求助,邀请“擂主方”的其他成员帮助。若记不住挑战者的观点,“擂主方”可将其观点写在小黑板或大白纸上,张贴起来。

创意十:汇报他人的观点

在集体交流时,学生往往只关心自己的观点,对他人关注不够。“汇报他人的观点”策略,则是让学生汇报其他人或其他组的观点,如此一来,学生便不得不关注他人的观点了。

基本操作:本策略需要与其他策略联合使用,使用诸如“黑板记录”“交流墙”“漂流本”等策略。在集体交流前,老师需要先告知学生,不是汇报本组的观点,而是汇报其他组的观点,并要发表自己的看法,被汇报的小组或同学可对汇报者的内容表明自己的看法。

创意十一:信息反馈牌

信息反馈牌是将高效课堂中小组文化建设的载体进行组牌。

方法是每个小组桌面上都放一个正四面体,每个面上涂上不同的颜色。红色代表小组合作学习遇到本组解决不了的问题,需要向老师或学习组长求助;绿色代表小组合作学习一切正常;黄色代表本组分派或认领任务已经全面完成,请求分派或想认领新任务;蓝色代表本组任务刚完成,请求接受老师抽查与验收。

老师借助信息反馈牌,针对各个小组的不同情况采取科学指导方法。也可发动学生将组牌改造成小组周台历,台历除了具备上述信息牌的功能外,还可将小组的组名、组训、组规、组徽等小组文化呈现出来;此外,小组周评价表、周小组反思、周小组大事记、周活动精彩照片艺术化也可以逐一表现出来,这些都可成为小组生活、小组发展的一种见证。

创意十二:任务条

针对“学生只知道本组的任务,不知道其他组的任务,造成要么补充发言因缺少准备而质量低下,要么点评发言不痛不痒击不中要害”这种现象,老师们可使用“任务条”学具。

任务条就是将各个小组自己的任务以及其他小组的任务逐一注明,同时表明各组要重点补充发言的任务,用小纸条形式记录并分发到各小组。这样课堂的展示、点评、补充就可以高质量运行。

创意十三:思维碰撞卡

以往各小组对问题讨论的结果只有在班级大展示时方显“庐山真面目”,这样做有两个弊端:一是小组之间缺少实质性碰撞,很难相互激发、影响生成新知识、新问题、新答案;二是其他小组即兴质疑、补充,发言质量难免受到影响。

针对以上问题,老师们可采用“思维碰撞卡”的方式进行授课,即让小组讨论记录员记录时用复写纸复写几份该小组讨论结果(又称结果交流思维碰撞卡),把思维碰撞卡在小组之间进行交换,各小组相互标注上本小组的思考、建议,最后传回原来小组,进而激发原小组对该问题的二次探究。

创意十四:讨论卡

学校在自习课管理方面往往限于两难境地:不让说话,学生遇到疑难问题时无法讨论或求助解决;准许说话,因学生讨论声音过大,影响其他学生独立思考。

针对以上两难境地,老师们可以让学生采用手势或在专用讨论卡上进行笔谈交流,这两种方式被称为“哑巴交谈法”。

创意十五:公平骰

小学低年级学生展示欲特别强烈,每到展示环节,“我们组、我们组”争抢声不断,获得展示的小组“喜气洋洋”,没有得到展示机会的小组“垂头丧气”,甚至有的小组成员误认为老师偏心,进而影响了他们学习的情绪。若采用“会加运气”的掷公平骰的办法来确定展示小组与个人,这个难题就破解了。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湘)字第034号     Copyright 2017 中南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湖南教育出版社分公司 湘ICP备1500379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