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请登录
  • 免费注册

如何使用贝壳网教学资源

当前位置:贝壳网 > 资讯 > 教育观察 > 正文

对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行动要有新认知
时间:2023-03-23 17:28:11-3326

(来源:《人民教育》2023年第3—4期)推进教育变革和创新,是顺应数字时代发展的要求。其中,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然而,数字化转型不仅仅是一个技术议题。数字化转型有赖于数字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同时一项新技术的高潜力还会推动教育深度创新,赋能教育变革:推动人才培养的重新定位,比如更加注重社会责任感;服务优质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更高质量的公平;提供虚实共存的情境空间,实现场景革命;支持教育系统功能的重构,提供适性服务;支撑教育过程的数据融合,以突出循证思维;助力精准增值的教育评价,以瞄准核心素养。

为了进一步推进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我们需要对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行动有新认知。从“以学生为主体”的视角,重塑能力结构;从“全人发展教育”的视角,理解评价的意义,重建评价体系;从“学生个性学习”的视角,理解过程的结构,丰富学习活动;从“学习价值实现”的视角,理解场景的要义,设计学习空间;从“证据支持决策”的视角,理解数据的价值,并创建有效的数据治理模式。

新认知带来新行动。数字化赋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在稳健推进新基建、为人人享有数字学习权利创造条件的基础上,还可在以下方面着力。

一是形成新的教育文化基因。教育数字化转型离不开功能创新、流程创新、情感创新,最终聚焦到文化创新——教育数字化转型是文化“转基因”工程。目前来看,至少需要根植于三种新的教育文化基因:学为中心,适性发展;需求驱动,开放创新;人机协同,数据赋能,使教育系统具有优质公平、包容开放、创新发展的特性。

二是研发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框架与成熟度模型,用于指导实施工作和监测阶段性成效。教育数字化转型框架是一个前瞻性工具,是关于如何布局数字技术的指导方针,更是组织进行数字化转型的规划,强调全局性和战略性,教育数字化转型需要制定框架作为顶层设计。成熟度模型是一个基础性和引导性工具,可以作为评判依据,教育数字化转型需要与之相对应的成熟度模型来引导教育改革实践。

三是在技术赋能教学法创新方面有新突破。数字技术并不能直接带来更好的学习效果,技术需要在创新应用中产生新价值,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采用的教学法。因此,需要重视技术赋能教学法创新,特别是兼容多种教学模式的教法,例如差异化教学、精熟学习、个性化学习等模式的综合应用。值得指出的是,目前国内流行的“精准教学”主要是数据赋能的教学决策,仍是智慧教育的初级阶段,今后要向技术赋能的个性学习、协同学习(含人际协作与人机协同)、价值优化、思维开发、创造力培养方向发展。

四是注重教育数字化转型领导力建设。教育数字化转型一般需要从组织层面来开展,组织层面的数字战略管理、数字技术管理、人的变化管理、流程再造管理和数字风险管理显得尤为重要,这对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领导力提出了新要求,需要关注教育转型的组织领导力和数字化发展的技术管理领导力的建设。

五是构建人技共善的数字德育体系。帮助学生适应数字化时代的需求和挑战,构建人技共善的数字德育体系,促进人类与技术和谐共处并保持人类应有的尊严,是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内容和目标。需要从制定相应政策法规、完善相关课程标准、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开展人机协同实践活动等多方面进行努力,构建健康的数字基因并植入教育全过程。

数字技术蕴含巨大的变革潜能,推动着整个社会的数字化转型。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对于应对日益复杂的社会环境以及不确定的未来具有重要价值。对于基础教育而言,教育数字化转型是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和必然选择。

(作者系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教育技术学博导、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湘)字第034号     Copyright 2017 中南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湖南教育出版社分公司 湘ICP备1500379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