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请登录
  • 免费注册

如何使用贝壳网教学资源

当前位置:贝壳网 > 资讯 > 中考聚焦 > 正文

“高考2018·赢在冲刺”麓山国际语文高级教师张曲谈备考
时间:2018-04-27 14:32:40-759

发布时间:2018年04月27日 11:27 作者:陆阳  来源:湖南教育新闻网

编者按:2018年高考近在咫尺,正是厉兵秣马时。在冲刺高考的关键时间,湖南教育新闻网特策划“高考2018·赢在冲刺”名师谈备考报道活动。将邀请省内教育教研名师、执教高三多年的一线教育“大咖”等权威解读。今天,邀请的是长沙市麓山国际实验学校张曲老师。

   张曲,女,长沙麓山国际实验学校语文高级教师,长沙市语文骨干教师,《湖南教育》2017年教师节典型报道人物,获评2017年度湖南教育十大新闻人物。长期致力于《青春悦读》学校周刊的开发;立足本校,并向兄弟学校推广“青春作伴好读书”公益活动。笔耕不辍,有多篇教育论文获奖,其他文字散见于各报刊。

  曾应邀参加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评析,发表《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1评析》和《让世界读懂你的中国—— 2017年全国卷1作文题评析》,经多家媒体转载。

  一、 您好,2018高考考试大纲最主要的变化是什么?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相较于2017年考纲,可以说是整体稳定,细节微调。主要表现为以下几处: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变化

  (2017年考试大纲)C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合,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要求能够筛选材料中的信息,分解剖析、归纳整合相关现象和问题。

  (2018年考试大纲)C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合,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要求能够筛选材料中的信息,分解剖析相关现象和问题,并予以归纳整合。

  将“归纳整合”调序,重点列出,有突出强化的作用。这一能力要求一直是考试重点,2017年新考查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就对学生归纳整合能力提出了更新、更高要求,不仅要归纳文字信息,还要能读懂图表变化,进行整合。预计今年高考这一要求将在实用类文本阅读中突出。

  (二)考试范围与要求变化

  1、文学类文本

  (2018年考试大纲)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2017年考试大纲)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概念”取代“词语”。参照独立命题省份考纲表述,常考查散文的省份在这一考点上的表述基本都为“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这一变化需要我们在平时复习中加强对散文的训练与指导。2017新课标I卷考查文本为小说,II卷、III卷考查文本为散文。打破了小说一家独大的格局。在2017年高考真题中已有变化的情况下,更应重视散文阅读的复习备考。

  2、写作

  (2018年考试大纲) ⑶ 有文采:用语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

  (2017年考试大纲) ⑶ 有文采: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

  “用语”替换为“用词”,要求范围扩大,不仅要求词语精当,而且要求语句连贯、语言得体,符合文体,合乎语境。

  二、您认为,语文科目要抓住的核心内容有哪些?

  高中语文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项内容。这四项核心素养,并非全部由语文学科独具,有的属各学科共有,比如思维、文化等,语文根据自身特征、规律将这些素养学科化。

  此外,这四项也不是彼此独立、截然分开的,而是相辅相成、有机统一的。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考查,对语言的辨识力、感受力与表达力,以及由此生成的思维方式、思维习惯与思维创新,将成为中学语文教育中的“显学”。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语文科目中将如何体现?有什么比较好的方法供学生应考?

  3月3日,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姜钢、党委书记刘桔,在《中国教育报》发表署名文章《牢记立德树人使命写好教育考试奋进之笔》,对高考命题进行了“最新定调”。其中特别提出:今后的高考将更加凸显“立德树人”的教育功能。独特的历史和文化是立德树人的底气和底蕴,今后的高考将更加重视对传统文化的考查。

  语文的名篇默写、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写作,都将更加侧重从优秀文学作品和历史、现实积淀中,精心选粹饱含人文精神与时代气息的素材,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和博大精深的文明,感受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厚的内涵。例如,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Ⅱ卷作文则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入材料,注重学生的感悟和思考。相信,今年的命题仍会继承这一优良传统,但题型一定会更加灵活多变。考生们不能临时抱佛脚地去背名言警句,最重要的是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自觉亲近优秀传统文化,以之为思想引领,来构建我们的价值观人生观。

  四、学校的应对措施

  综观《考试大纲》、高考命题趋势以及教育部相关负责人的发言,我们能感知一个强烈的信号:高考就是国家文化战略的一部分,要通过高考的强势变革引导学生关注时代发展、社会变化,拓宽视野,培养人文情怀、家国情怀,让核心素养落地。

  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我校根据学生实际,重点打造《青春悦读》周刊,使之成为核心素养落地的抓手。

  时间上,每周一刊,每刊两万字,化整为零,在持之以恒中达到并超越教育部所要求的年度阅读量;形式上,开辟“开卷有益”“经典有声”“思想有光”“诗词有韵”“佳作有范”等专栏;内容上,将家国情怀、民族文化、时代热点融入阅读教学,熔传统与现代于一炉。方式上,引导学生发现阅读之美,鼓励学生深度思考、合作探究,以读促写,并择优展示。

  高三后阶段则根据《考试大纲》,备课组集体出品《高考语文备忘录》,纲举目张,重在落实学生的语言基础、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应试技巧。

  五、老师的合理性建议

  (1)重阅读,“读”占鳌头。重视“关键能力”的培养,在阅读速度、广度、深度上下功夫。

  教育部部编教材主编温儒敏先生提出:“高考命题方式正在进行很大的改革,而且在悄悄地改”——阅读速度,以前卷面大概是7000字,现在是9000字,将来可能增加到1万字;阅读题量也增加了,不是题的数量,而是体量悄悄增加了“5%-8%”;“语文高考最后要让15%的人做不完。”同时高考文本选取范围不断扩大:论述类文本将多选用论文和时评,考查逻辑论证和批判推理能力;实用类文本将多选用新闻和报告,考查信息处理和超文本阅读能力;文学类文本将多选用小说和散文,考查审美鉴赏能力。“思辨性、复杂性、扩展性”是其命题趋势。

  这就要求我们要加大阅读量,提高阅读速度;要强化阅读目的性,提高阅读的专注度,培养快速筛选信息的能力;强化论述类文本阅读中信息加工与逻辑推断方面的训练。

  (2)促写作,“写”尽其才。教育部基教司原司长王文湛先生,在采访中表示“今后高考的区分度主要在语文,语文主要在作文”。要高度重视在作文命题对语文核心素养的综合考查。

  如2017年全国卷Ⅰ作文题,明确要求“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其中就含有写作主体和对象的身份、文化背景等要素。这都是语言运用的要求。同时,“选择两三个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则注重对逻辑推理能力以及说理能力的考查。

  (3)抓语基。“语言文字运用”,既要重视基础,又有关注变化。除了重视常规的词语积累、语病辨析之外,更要关注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新的考查形式。新题型往往兼具“逻辑、理性与实用”特点。重点关注应用性文体的写作,如演讲、广告、通知、请柬、海报、留言以及根据情境写欢迎词、答谢词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湘)字第034号     Copyright 2017 中南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湖南教育出版社分公司 湘ICP备15003799号-1